0评论2025-05-22338
0评论2025-05-21157
0评论2025-05-21131
0评论2025-05-21343
0评论2025-05-21144
0评论2025-05-21192
0评论2025-05-2187
0评论2025-05-21330
0评论2025-05-21339
0评论2025-05-21178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纵观这条新规,“两个自愿”原则备受关注——学校开展校服选用工作要自愿,学生和家长购买校服也要自愿。此外,新规明确,非城镇中小学校原则上不要求统一着装和购买校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校服采购乱象频发。一些学校以“统一管理”为名,行“变相强制”之实,强制要求学生购买多套校服,甚至将校服购买与入学、评优挂钩。一些学校甚至将书包等商品与校服捆绑销售,或者指定特定品牌店铺,从中牟利,排斥市场竞争。还有一些学校,通过暗箱操作、利益输送,暗中搭建“权力寻租”的链条,或是违规设置准入壁垒,维护特定供应商的利益等等。
在此背景下,不少学校的校服脱离“实用、经济”的原则,大搞“高端化”“奢侈化”。学生校服频繁更换、过度采购,管理混乱,造成资源浪费。一些农村或者欠发达地区盲目采取“一刀切”政策,导致贫困家庭被迫承担额外开支。更有甚者,还有部分学校的校服款式陈旧、面料劣质,频频发生“毒校服”案件。
本该彰显学生风貌、学校风采的校服,却成为一些学校“看不见的暗角”,成为不法之徒敛财的工具。究其原因,行政干预过多、市场竞争不充分、监管机制薄弱、利益驱动明显,让校服一度脱离了“育人载体”的本质,变得符号化、空心化、形式化。
广东此次新规是一次创新的尝试。新规明确要求学校应开展深入讨论,与广大家长充分沟通,征得三分之二以上家长同意方可选用或者更换校服,既保障了学生和家长在校服选购上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同时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也有对应的措施。
从一身校服再往深处看去:新规同样引发了我们对于教育本质的思考。校服的传统延续多年,一直是“整齐划一”思维的具象表现。但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受教育者独立性需求与人格发展诉求持续凸显。新规将穿不穿校服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和家长,本质上是对教育多样性的承认——尊重每个个体,致力教育公平。
进一步而论,教育不应该是束缚与控制,而是唤醒和赋能。教育要回到“育人”的本位上,小到一件校服的选择,大到教学模式的改革,都应该围绕“人”的成长铺陈开来。
当然,这一新规的落地可能还会面临一些现实的挑战,譬如,如何确保学校切实执行,避免出现“明里自愿,暗中强制”的情况,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健全监督机制,严查违规行为。又如,在保障校服质量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标准,加强对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核和产品抽检,把劣质校服拒之门外。在校服款式多样化的同时,也要平衡好个性和学校整体形象的关系,让校服在彰显学生精气神的基础上,仍然能够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新规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细化。
“校服自愿”的背后,根本上是教育理念的迭代。真正的教育智慧,不在于“管”住多少细节,而在于“放”开多少可能。当学校愿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每个家庭的选择,才能让教育更有温度——这或许是“校服新规”给予我们的一个有益启示。
0评论2025-05-22338
0评论2025-05-21157
0评论2025-05-21131
0评论2025-05-21343
0评论2025-05-21144
0评论2025-05-21192
0评论2025-05-2187
0评论2025-05-21330
0评论2025-05-21339
0评论2025-05-2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