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频道首页 频道列表

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开幕,中国案例呈现“容·智慧”到底是什么回事

发布时间: 2025-05-11 14:05 更新时间: 5小时前3650

5月10日,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在威尼斯开幕。此次双年展由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拉蒂(Carlo Ratti)担任总策展人,以“智能、自然、人工、集体”(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 )为主题,邀请人们探索建筑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除主题展外,本届双年展还包括66个国家的参展作品,其中呈现了不少中国案例与智慧,如张永和的“塱头实验”讲述了一个七百年岭南古村蝶变新生的故事、OPEN建筑事务所影像装置项目《自然三部曲》中的UCCA 沙丘美术馆、山谷音乐厅、时光塔。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则由建筑师马岩松担任策展人,展览主题为“容·智慧”,展现通过建筑语言诠释的“天人合一”的哲学。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自1980年起作为独立的建筑展览开始举办,1980年的首届展览由意大利建筑师和学者Adalberto Libera主持。最初,建筑双年展主要关注展览空间的设置和设计,与其他类型的艺术展览有所区别。它一开始是对建筑这一领域的一个探索,后来逐渐发展成了更为系统和国际化的展览平台,其内容涵盖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理论等多个方面。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聚焦“智能·自然·人工·集体”

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威尼斯本身也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这座意大利城市为围绕这一紧迫问题的思想、观点和解决方案的国际聚会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背景。在策展人卡洛·拉蒂的策划下,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为“智能·自然·人工·集体”,关注建筑与城市、环境、科技、能源等不同学科的关系,探索建筑应如何“智能”地应对环境危机。同时,双年展还包括了66个国家馆,其中4个国家首次参展:阿塞拜疆共和国、阿曼苏丹国、卡塔尔和多哥。根据公布的数据,本届双年展有望成为威尼斯举办过的规模最大的建筑双年展。

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军械库展馆

主办方希望将双年展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实验室。展览汇集了建筑师、工程师、数学家、科学家、气候学者和其他专家,共同就建筑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的责任提出不同观点。

策展人卡洛·拉蒂说,“建筑一直是应对恶劣气候的回应。从最早的’原始小屋’开始,人类设计便以满足庇护和生存需求为导向,由乐观主义所驱动:我们的创造始终致力于弥合恶劣环境与我们所需的安全、宜居空间之间的鸿沟。”

策展人卡洛·拉蒂

“今天,随着气候的愈加严峻,这种动态的应对方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洛杉矶的火灾、瓦伦西亚和谢尔普尔的洪水、锡西里的干旱中,我们目睹了水与火以前所未有的猛烈程度袭击我们。”卡洛·拉蒂说,“几十年来,建筑界应对气候危机的方式一直集中在缓解——设计以减少我们对气候的影响。但这种方式已经不再足够。是时候让建筑拥抱适应性了:重新思考如何为一个改变了的世界进行设计——建筑必须像我们现在为之设计的世界一样,变得更加灵活和动态。”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展展览现场

主题展的另一个重要焦点是对人工智能形式的分析,双年展将展示人工智能如何用于城市规划,展示其如何帮助检测可用于重建工作的废弃物,将城市转变为城市采矿的场所。展览还探索了威尼斯与水的独特关系,专注于水管理和净化技术等。遍布双年展场地的装置、原型和实验将威尼斯本身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实验室,融合了数字和物理空间,以鼓励参与和合作。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展现场

对于“智能、自然、人工、集体”的主题,威尼斯双年展主席布塔福科曾在接受澎湃艺术采访时称:策展人和主题的选择基于一个核心方向:未来。双年展始终倾向于邀请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人士,他们能够更好地推动朝这一方向的工作。通过艺术、建筑、音乐、戏剧、舞蹈和电影等学科,威尼斯双年展为其策展人提供书写未来世界篇章的可能性,而不是重复已经发生的过去。

双年展中的中国智慧

在双年展的主题展中亦呈现了不少中国案例。其中,“塱头实验”是由建筑师张永和所率领的非常建筑与唯品会公益联合呈现,以记录项目三年来发展历程的影像纪录片与环保材质制作的模型作为载体,讲述一个七百年岭南古村蝶变新生的故事。塱头村始建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超过七百年历史,是广州仅有的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2021年起,相关团队针对古村落进行了保护修缮,通过建设春阳台艺文中心、和春住文化乡墅、太阳永照积墨楼古村常展、心画中国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塱那头草地、市集商铺等多元文化业态,着力让文化在乡村迸发出真正的生命力。在展览中,除了模型和影片的诉说外,这一项目还呈现了艺术家温秋雯创作的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塱头鱼灯,带到威尼斯的贡多拉船上进行巡游。

“塱头实验”项目

OPEN建筑事务所则携手导演张楠,呈现影像装置项目《自然三部曲》。 该影像聚焦于 OPEN 近年来完成的三个建筑作品:UCCA 沙丘美术馆、山谷音乐厅、时光塔。这三座建筑虽各自回应自身独特的语境,却有着共同的建筑理念:对自然的敬畏、在严苛环境 中的耐候,以及对天体循环的呼应。它们都致力于捕捉无形的能量,并给人带来触动内心的体验,帮助人们重新发现自己与生俱来的感知力,在日益被科技割裂的现实世 界中重拾归属感。

影像装置项目《自然三部曲》

在主展览之外,中国馆的呈现无疑是令人关注的。此次中国国家馆展览由建筑师马岩松担任策展人,展览主题为“容·智慧”。马岩松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自然”并不只是今天普遍理解的自然材料和技术,或者是“环境友好”,而是一种天人相融的世界观,认为人与天地宇宙万物实际上是一体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自然万物也因此有了人类的生命、情感和智慧。

中国馆希望通过建筑语言重新诠释“天人合一”的哲学,探讨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如何在技术主导的现代社会中延续。这不仅是对总主题的回应,更试图为全球建筑界提供一种东方的解决方案。

“插件更新城”模型照片(图源:众建筑)

其中,众建筑团队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龙瀛课题组合作,以“插件家”主题为出发点,重新构想了未来城市发展的全新图景。从2013年开始,众建筑就针对各地老城区、市郊和乡村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开发了“插件家”系统,为房屋密闭、保温、隔声、防潮不佳等问题,提供了一套包含多种功能模块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景山公园,《北京中轴线的春天》视频中的静帧(图源:沙丘研究所)

沙丘研究所呈现了影像作品《北京中轴线的春天》。该作品是在7.8千米的北京中轴线上选取景山、钟鼓楼、前门等节点,采用前沿科技手段,让它们呈现出“当代山水”之感。

面对当代的紧迫挑战

在此次双年展中,意大利国家馆将目光投向地中海及周边海洋,不是将其视为边界,而是将其视为塑造文化、建筑和气候意识转变的积极因素。展馆中的案例为面临海平面上升和环境变化压力的沿海城市和脆弱的生态系统提出了新的建筑方法;德国馆推出了“STRESSTEST:适应极端高温”展览,深入探讨气候引起的过热这一日益严重的威胁。这一展馆汇集了建筑、城市规划和环境研究方面的专业知识,探讨气温上升如何重塑人类、动物、植物和城市的生活。

德国馆展览作品

奥地利馆推出“更好的生活机构”展,涉及住房和未来生活等问题;比利时馆的主题是“构建生物圈”,探索植物智能在塑造未来建筑方面的潜力。展览深入探讨了建筑如何以促进可持续性和宜居性的方式与植物相结合,项目设想的城市空间更具可持续性,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

奥地利馆展览作品

比利时馆展览作品

巴西馆展示的主题是“(RE)创新”,研究祖先的知识与当代城市基础设施之间的交集,反映了亚马逊地区最近的考古发现,以重新思考现代城市的社会环境挑战;阿尔巴尼亚馆的展览探索建筑与社会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反映阿尔巴尼亚的文化和城市转型。

西班牙馆的“内部性”探讨了建筑、环境和可持续性之间的交集。展览强调了建筑如何通过采用当地、可再生和低碳材料(如木材、石材、软木、黏土和植物纤维)的项目来平衡生态与经济。

巴西馆

西班牙馆

展览中的感官体验

在双年展中,不少展馆的展览强调了感官体验。例如,澳大利亚馆展出由原住民设计团队设计的“家”展览,这是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官驱动型展览,通过参与式设计,在全球舞台上促进土著和非土著社区之间的对话,颂扬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土著知识体系。

澳大利亚馆

卢森堡馆呈现的是一场声波探索,将建筑话语重新定位为听觉,研究了卢森堡境内的声波景观,邀请参观者通过身临其境的聆听来体验建筑;瑞士馆举办了“最终形式由现场建筑师决定”展览,通过先锋女建筑师利斯贝特·萨克斯的视角对展馆进行了重新想象,以探索女性在建筑史中的作用以及设计中不断演变的包容性概念。展览将现场录音制作的音景与特定场地的互动交织在一起,为参观者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

卡塔尔馆

土耳其馆以 “根基 ”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土壤作为生态和文化档案的作用。它强调了土壤作为生命实体、生态系统以及记忆和知识来源的作用。通过感官体验、科学文献和跨学科作品,探索了土壤如何将过去的文明与未来的可持续实践联系起来,并将传统建筑方法与创新研究相结合。同样聚焦于土壤的还有黎巴嫩馆。该馆推出了“土地的记忆”项目,将建筑定位为环境抵抗的工具。

“Margherissima”项目

据悉,此次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有11项官方附带活动,这些活动由国际非营利机构主办,跨越威尼斯的不同地点,为建筑在社会中不断演变的角色带来了全新的、跨学科的视角。其中,建筑协会和Nigel Coates共同推出了“Margherissima”——将威尼斯的工业郊区彻底改造成一个繁荣的集体社区,为未来具有气候意识的市民服务。装置将一个污染场地改造成一个可步行的城市模型,悬挂在12米高的灯箱上,通过视频、投影和1:250比例的复杂建筑模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融合了工业废料、家用物品以及玻璃、陶瓷和青铜等手工元素,在模拟时间流逝的循环中点亮。

“水议会:投射性生态社会建筑”

展览“水议会:投射性生态社会建筑”则探讨了水在塑造未来建筑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变革潜力。研究如何将水融入城市设计,从材料和基础设施到大规模景观干预。展览以加泰罗尼亚、巴利阿里和瓦伦西亚地区为重点,强调水是建筑、政治和生态责任的核心要素,呼吁人们对水治理和城市发展的未来进行集体反思。

2025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以一场跨越国界的建筑实验,回应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构建了一个应对气候危机、技术伦理等问题的全球对话场域。

展览将展至11月23日。

(本文综合自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官网、ArchDaily及澎湃新闻此前报道)

 拔打报修电话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美法官裁定暂停特朗普政府裁员或重组计划网友刷爆了
记者 辛圆据央视记者获悉,当地时间5月9日晚,一位美国联邦法官裁定,特朗普政府不得根据今年2月发布的一项行政命令,继续推进对多个联邦机构的大规模裁员或重大重组计划。美国联邦高级地区法官苏珊·伊尔斯顿(Susan Illston)批准了由联邦雇员工会、地方政府及依赖联邦服务的外部组织

0评论2025-05-11241

锂电产业链周记 | 宁德时代发布全球最大储能系统 蜂巢能源4月海外动力电池出货量创历史新高刷爆头条
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锂电产业链本周大事:宁德时代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5月6日,据香港交易所官网披露,宁德时代(300750.SZ)H股发行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根据招股书,此次募资将用于推进公司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设,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宁德时代此次披露的联席保荐

0评论2025-05-11150

黄土是他们的气质:打破宁夏当代油画创作的沉寂具体怎么回事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叙事中,宁夏曾是相对陌生的地理坐标,而“厚土油画会”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沉寂。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凭借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地方文化发展的责任感,为宁夏美术带来新的活力与变革。澎湃新闻获悉,“黄土是我的气质——‘厚土油画会’与宁夏当代油画作品展”近日在宁

0评论2025-05-1195

A股回购月榜:4月官宣回购计划公司环比大增超4倍,拟回购金额上限超700亿元!紫金矿业三天扫货10亿元!具体真相是什么
  每经记者|吴永久张宛每经编辑|吴永久  在4月,可以说是A股回购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4月初,由于美国“对等关税”的影响,A股出现大幅震荡行情。受市场波动影响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号召,A股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回购热潮,多家央企和行业龙头领衔,4月份共计有超240家上市公司

0评论2025-05-1198

耿军强任陕西延安市领导,此前任陕西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局长今日资讯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耿军强已任陕西延安市领导。耿军强,男,汉族,1973年9月生,在职大学,法学硕士,中共党员。耿军强长期在陕西省公安系统工作,曾任陕西省公安厅治安局副局长等职务。履新延安前,他担任陕西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二级警务专员。今年3月

0评论2025-05-11167

好运粤港澳·全运多面睇|从“中国荔乡”开启十五运会群众赛事,背后大有讲究头条热点
" 中国荔乡 " 茂名高州根子镇这两天热闹非凡。5 月 8 日,十五运会首场群众赛事活动决赛——定向项目决赛在这里举行,广东代表团摘下首金。荔枝与体育,通过一次奇妙的碰撞,隆重拉开了十五运会群众赛决赛的序幕。" 荔乡 " 茂名迎来定向赛事首秀,广东队战胜多支劲旅勇夺首金。图源:

0评论2025-05-11338

“闻所未闻”?ETF闪现发售协调人网友怎么看
  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ETF出现罕见一幕。  5月9日南方上证科创板成长ETF发布一则“增加发售协调人公告”,增加作为发售协调人。在过往多年,无论是ETF还是其他类型基金的发行,罕见“协调人”角色。从券商中国记者多方采访情况来看,无论是南方基金客服,还是公募高管

0评论2025-05-11259

突然爆发,暴涨超40%!发生了什么?今日资讯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加密货币,集体异动!  最近几天,加密货币价格大幅上涨。其中,以太坊(ETH)表现最为强劲,其在72小时内涨幅超过40%,价格一度逼近2600美元。此外,比特币、XRP、BNB、Solana、狗狗币、艾达币等加密货币,也有不错

0评论2025-05-11106

加强文学交流赓续中俄友好具体真相是什么
"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 ·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 习近平主席 5 月 7 日在《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引用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引发广泛共鸣。中俄两个

0评论2025-05-11309

社恐也能嗨起来,《孤独摇滚》千人观影齐舞荧光棒今日资讯
根据猫眼此前公布的五一档票房数据,观众占比跌幅最大的为20岁以下人群,不仅连续三年大幅下滑,今年甚至首度跌破10%,仅占6.5%。显然,2005年之后出生的Z时代已不再认为到电影院看电影是必须的娱乐及社交方式,只有精准对接其圈层文化的影片,才能令他们心甘情愿走出家门。比如,此

0评论2025-05-11297

(c)2008-2028 www.wamaha.com 五哈网 -家电维修报修资讯网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