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频道首页 频道列表

陈逸飞《黄河颂》人物造型与借鉴影像意义头条热点

发布时间: 2025-05-02 20:05 更新时间: 12小时前1310

为纪念画家陈逸飞(1946-2005)逝世20周年,上海浦东美术馆近日推出了年度首个大型艺术展览——“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该展的海报即是陈逸飞创作的《黄河颂》局部。

上海油画雕塑院原院长肖谷认为,陈逸飞在艺术上的成功,其起点正是从《黄河颂》人物造型与借鉴影像互动而生发的,这是陈逸飞创作《黄河颂》背后所包含的历史性意义,决定了“视觉艺术家”陈逸飞的文化走向,更验证了陈逸飞的名言:“伟大的画,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不朽性”。

一、《黄河颂》创作的历史背景

陈逸飞《黄河颂》创作是基于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根据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而描绘的一幅展示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宏伟画卷。

同年(1969年)冬天,23岁的陈逸飞应《解放日报》之邀,在汉口路309号(申报馆)三楼309室,与徐纯中“三易其稿”,合作创作了宣传画《毛主席的红卫兵——向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同志学习》,并署名“逸中”首发在《解放日报》上,不久被《红旗》杂志社选中,并发表在同年12期的封底,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首次发表绘画作品。当时邮政局还发行了邮票,上海人民出版社也发行了该宣传画。由于这幅宣传画的巨大社会影响,使陈逸飞声名大振。因此,陈逸飞入了党,还被指定为上海画院所属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

1970年1月21日,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文19“革命青年的榜样”邮票1套1枚,票名为《金训华》署名:逸中

三年后的1972年,《解放日报》奉上级要求,以钢琴协奏曲《黄河》为蓝本,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四个乐章,创作四幅尺寸相同的油画作为宣传画之用,创作事宜由《解放日报》美术编辑洪广文落实。经过前期的准备,决定借调上海画院严国基(时年28岁)和所属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陈逸飞(时年25岁)、王永强(时年27岁)及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夏葆元(时年28岁)、上海美术设计公司秦大虎(时年34岁)、华东师范大学张定钊(时年34岁)等6人参与《黄河》油画组画的设计与创作。前四位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二位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在6位参与者中陈逸飞年龄最小,但被明确为创作组负责人。

《黄河》油画组画创作室仍在汉口路309号的旧《申报》大楼三楼。经过研究、讨论,《黄河》油画创作组,画分工如下:

严国基创作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严国基画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陈逸飞创作第二乐章《黄河颂》。

陈逸飞画第二乐章《黄河颂》

夏葆元和王永强创作第三乐章《黄河愤》。

夏葆元和王永强画第三乐章《黄河愤》

秦大虎和张定钊创作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因特殊历史原因放弃原设想,需要重画。

二、《黄河颂》人物形象诞生过程

《黄河颂》于1977年在全军美术展上,首次公开露面并引起了美术界广泛关注和赞扬,从此奠定了陈逸飞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多年后,有记者问陈逸飞“自认为最成功的作品是哪一幅”,他想了想说:“如果说第一印象,最得意的作品应该还是《黄河颂》。”

但关于《黄河颂》这件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缘起,陈逸飞本人却并没有留下什么回忆性的文字资料。只是他1997年元旦他在《新民晚报》上发表的那篇文章《既英雄又浪漫》:“《黄河颂》最初的构想,是画一个羊倌,扎着羊肚子头巾,扛着头,仰天高唱信天游。反复思量后,发觉这种表现方式几乎是在诠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便毅然舍弃。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站在山巅,笑傲山河。创作过程中,我把山顶明亮如炽的光感复还到画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红军战士的步枪枪眼里,画了一小团红布,形同一朵盛开鲜艳的小花,还在他的脚下,画上一行斜飞南行的大雁。我自以为很美,既英雄又浪漫。”

《黄河颂》布面油画、.5cm  1972年作

这段文字主要说了三个意思:一是画面构想与人物安排;二是画面色调与情绪;三是“既英雄又浪漫”的时代气息。其实就一幅作品而言,最基本的当是构图及构图中的人物形象造型。但陈逸飞并没有展开对人物形象塑造过程的叙述,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使他没有对人物形象塑造过程进行叙述?其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据现有资料得知,为了更好地创作《黄河颂》,创作组团队在进驻解放日报社的工宣队老罗师傅和摄影组毕品富带领下,历时两个多月,两次深入山东、陕西、河南等省的黄河沿岸体验生活,写生收集素材,画了许多速写。当他们站在佳县古城三面绝壁凌空的山崖时,眺望滚滚东去的黄河,心中难抑从未有过的激动。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背景画的黄河中游西岸的佳县古城油画写生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画人物素描写生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画人物素描写生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画人物素描写生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画人物素描写生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画人物素描写生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画人物素描写生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素材水粉写生

半个世纪以来,对陈逸飞《黄河颂》人物塑造基本形成这样的共识:“创作组两次深入黄河流域,收集素材,历时两个多月。其间,陈逸飞创作大量速写,确定画中人物形象。画面中一位红军战士挺拔地站在黄河旁的山崖上,眺望远方。”、“陈逸飞反复思量后,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站在山巅,笑傲山河。从画中人物从羊倌到红军战士的转变。将画面中心人物由羊倌转变为战士,是经过谨慎考虑过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调整。”等等。

这一经过谨慎考虑过的至关重要的调整,是基于什么依据呢?是什么促使陈逸飞“反复思量后,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那这个红军战士形象是怎么来的呢?是陈逸飞创造岀来的?还是借鉴了其他图像(影像)“真实性”与“瞬间”感悟后,二度创作岀来的? 

《黃河颂》色彩小稿

这是一个很有意味但能说明陈逸飞没有展开对人物形象塑造过程叙述的话题。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事实上,陈逸飞“毅然舍弃”最初的构想?促使他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并确定人物造型的真正原因,是陈逸飞见到了这幅并不起眼的抗战时期纪实影像,并对这幅影像纳入了更为宏大叙事的氛围中,导入时代主题而进行的二度创作。从中可以看出陈逸飞身处特殊历史年代,对艺术创作凸显个性的大胆突破和艺术天资的绽发。

抗战时期纪实影像  

                

抗战时期纪实AI影像 

 《黄河颂》局部

从这幅并不起眼的抗战时期纪实影像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陈逸飞在人物塑造过程中,基本参考了这幅纪实影像作品。而“手握步枪”的细节更是借鉴到位。现在看来之前所描述的,“据说陈逸飞在创作红军战士这个人物形象时,曾仔细研究过一张不太清晰的苏联油画印刷品中,一排排战士手握步枪的造型,并把这张印刷品看了一个上午”的这种说法,仅是传闻而已。

抗战时期纪实影像手握步枪局部

陈逸飞油画《黄河颂》手握步枪局部

这种“直接”而大胆“拿来主义”的运用,从某种角度来说,经过陈逸飞“跨媒介”叙事能力的综合展示,体现了这幅并不起眼的纪实影像作品在特殊年代艺术再生产机制,使陈逸飞《黄河颂》主题、画面力量和人物造型得到了质的“飞跃”和提升,形象理想化塑造和时代符号意义在此进一步得到放大,完美地突出了“革命英雄主义”、“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精神,更体现了新中国塑造英雄叙事的审美文化导向。

在从纪实影像到历史画主题的转化过程,充分呈现了纪实影像“实证性”与绘画“升华性”的共同集体记忆。从而构建了《黄河颂》歌词、音乐与图像“历史证据”谱系的“合法性”。因此陈逸飞《黄河颂》也构成了当代中国视觉艺术研究的典型样本,揭示了社会主义美术特有的艺术史现象,即在追求“真实反映生活”的同时,也提纯了意识形态美学的主观意识。

从造型艺术的层面来看,陈逸飞《黄河颂》的成功,除体现了当时油画创作的最高水准外,最有说服力的是持枪红军战士,象征着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时代背景与心声。

陈逸飞《黄河颂》局部1972

陈逸飞《黄河颂》局部1972

三、影像与艺术创作实例

有意思的是作为上海画院所属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同事,肖峰、宋韧在1972年陈逸飞完成《黄河颂》2年后的1974年,应邀创作了油画《白求恩》。首稿也曾因“表情不够坚毅”而被要求修改(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为第二稿)。更为有意思的是肖峰、宋韧的油画《白求恩》是借鉴了50多年前(1939年)吴印咸的著名摄影作品《白求恩》创作而成的。

肖峰、宋韧油画《白求恩》(1974)

吴印咸摄影《白求恩》(1939)

肖峰、宋韧的油画作品《白求恩》(1974)与吴印咸的摄影作品《白求恩》(1939)互鉴,就1970年代上海画院所属油画雕塑创作室历史而言,是继陈逸飞《黄河颂》(1972)借鉴抗战时期纪实影像之后,又一次构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经典“绘画与摄影”紧密关系的互文案例。三者不仅涉及历史真实性、媒介力量、文化认同等核心命题。其学术价值在于以微观案例,揭示“绘画与摄影”作为历史分析的独立证据,被赋予记录、教化与象征的多重使命。而且也因具有强烈的历史“现场感”而被赋予历史文献价值。

虽然“绘画与摄影”的创作逻辑、时代语境和艺术表达上存在深刻差异性,摄影作为“历史瞬间切片”,体现了战争年代对“真实”的渴求,反映人们对个体英雄的朴素敬仰,摄影可能无法体现的历史复杂性叙事。而油画则可主观地通过选择性强化单一叙事,满足以艺术重构历史、确立价值标准的时代需求,具有政治与艺术结合产物的属性,作为国家主导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时代精神的折射并承担着意识形态教化功能。但“绘画与摄影”均为解构与重构历史英雄化提供了值得关注的案例和话题。如果说《黄河颂》堪称是陈逸飞历史主题创作的巅峰之作,倒不如说是《黄河颂》体现“革命英雄主义”、“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回顾陈逸飞艺术生涯,我们会关注到陈逸飞是将自己定位于“视觉艺术家”,而非是通常的“艺术家”或“油画艺术家”,其中的差异正是他对“视觉”概念的时代性认识和对影像的深度理解与痴迷。他的“大美术”理念是在这基础上诞生的。也正是这一理念使得陈逸飞在文化和多个领域进行大胆的跨界实践并取得瞩目的成就。陈逸飞之所以成为“陈逸飞”而为世人称赞与怀念,其起点正是从《黄河颂》人物造型与借鉴影像互动而生发的,这是陈逸飞创作《黄河颂》背后所包含的历史性意义,从某种角度上说,也决定了“视觉艺术家”陈逸飞的文化走向,更验证了陈逸飞的名言:“伟大的画,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不朽性”。

2025年4月于蓬莱阁

(作者系知名油画家、上海油画雕塑院原院长)

 拔打报修电话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港交所环球上市服务部主管介绍2025年新股市场最新趋势具体真相是什么
5月2日,针对2025年香港新股市场最新趋势,香港交易所环球上市服务部主管徐经纬在最新一集播客中表示,有几个很明显的趋势。首先是A+H上市。在中国内地上市的A股选择来港上市。这股热潮由去年9月美的上市揭开序幕,随后顺丰控股来港上市。目前来说,就已提交申请或公开宣布的上市意

0评论2025-05-02114

越来越多美国人提前申领社会保障金头条热点
  由于人们对个人财务状况以及社会保障计划未来走向感到焦虑,首次申领社会保障金的人数正在上升。  克里斯汀・班纳原本计划等到 67 岁法定退休年龄时再申请领取社会保障福利金。但社会保障管理局正在进行的改革,再加上动荡的股市,改变了她的想法。  “大约在 1 月底,我们

0评论2025-05-02116

日产淡水10万吨、全自动运行,万华化学蓬莱海水淡化厂投产具体真相是什么
当前,我国海水淡化规模化发展正在稳步推进。据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长张秋丰介绍,“目前全国在建的海水淡化工程有60万吨。到今年年底,产能突破300万吨,超额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日产290万吨的生产能力。”4月28日,万华化学蓬莱海水淡化项目正式竣工投

0评论2025-05-02358

五一黄金周金门迎来陆客潮,岛内各县市仍在翘首以盼网友刷爆了
昨天是大陆 " 五一黄金周 " 的首日,全国各地旅游热度持续高涨。与大陆仅一水之隔的金门,再度成为陆客出境旅游热点,水头通关大厅人潮再次涌现,金门市区的店铺商家也因人潮涌入而呈现门庭若市、商机热络的景象,引发台媒关注。图源:台媒据台媒报道," 五一黄金周 " 的首日,不少

0评论2025-05-02346

五一假期首日,省级党政“一把手”夜访商业街区内容具体是什么
“五一”假期首日,宁夏、云南两省份省级党政“一把手”夜访商业街区,调研检查夜间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等工作。据宁夏日报消息,5月1日晚,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邑飞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银川市调研检查人员密集场所、商业街区、餐饮娱乐住宿行业安全生产和隐患

0评论2025-05-0269

美国推动将汽车和钢铁关税排除在美日关税协议之外网友怎么看
  据报道,美国关税谈判代表提出了与日本达成协议的框架,将汽车和钢铁关税排除在美日关税协议之外。  框架草案以对等关税为中心,包括不愿降低汽车、钢铁和铝的关税。  日本谈判代表坚决反对美国的提议。  日本将持这样的立场:除非汽车、钢铁、铝的关税被纳入谈判议题

0评论2025-05-02229

日经225指数因贸易谈判乐观情绪上涨 录得2023年以来最长连涨纪录刷爆头条
  周五,受关税谈判取得进展的乐观情绪以及日元走弱的影响,日经225指数上涨1.04%,收于36830.69点,实现连续七个交易日上涨,这是自2023年8月以来的最长连涨纪录。  本周,该指数上涨2%,实现连续第三周上涨。当天,东证指数上涨0.31%,收于2,678.78点。  岩井宇宙证券( )投资研究

0评论2025-05-02327

比亚迪柬埔寨乘用车工厂奠基:将于四季度投产,年产能一万辆今日资讯
当地时间4月28日,柬埔寨第一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比亚迪柬埔寨乘用车工厂在西哈努克举办奠基仪式。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表示,比亚迪柬埔寨乘用车工厂将聚焦新能源车生产,年产能达1万辆,并将于第四季度投产。

0评论2025-05-02251

大国应有的样子——2025年春季中国元首外交纪事到底是什么回事
当历史进入 2025 年,世界比以往更加渴望稳定性、领导力和方向感,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 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有大国的胸怀和担当。" 习近平主席以大国大党领袖、世界级领袖的历史视野和时代担当,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以中国的

0评论2025-05-02354

吉利汽车王光挣获&ldqu网友怎么看o;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吉利汽车集团临海工厂班组长、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王光挣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以敬业、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为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典范。据悉,专注模具领域近30年,从一名普通模具工成长为工匠大师,王光挣一直用匠心引领技能成才,带领团队做民族汽车模具的守

0评论2025-05-023

(c)2008-2028 www.wamaha.com 五哈网 -家电维修报修资讯网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